逆天宰道 > 满唐华彩 > 第195章 刊报院

第195章 刊报院

    四月初四,,雨后初晴。

    长安城的春天什么都好,就是空中太多的柳絮飘舞,恼人得很。如今柳絮停了,葵花刚开,也还未开始热,正是天气明媚。

    杜五郎哼着小曲,牵马走过皇城,到了十字街附近只见西边十分繁忙,官吏匠师们脚步匆匆。

    旁人说这是盛世文风昌盛,他只觉看着都累。

    “敢问可知校书郎薛白在何处?他刚入秘书省只怕你不认得,是个年轻人,比我高半个头.....”

    “在那边,在那边。”

    杜五郎遂走进了沿着皇城大街的衙署,走到最里面的一个庭院,仪门是紧闭着的,他吸了吸鼻子,闻到了一股木头的香味,混杂着墨的气息。

    “笃笃笃。”

    “我是杜誊,薛白在吗?”

    等了一会,被引入院中,只见薛白正在查看一张纸,依旧穿着那身浅青色的官袍,神态认真。

    ‘哇,好多人。你官不大,手下管的人不少。”

    记住网址

    “都称得上大师,个个识字通文章,且手艺好,唯皇城方可召集这许多人才。”

    “这是在做什么?”

    薛白正在做刊行邸报的准备。

    虽然李隆基说过段时间召集些文人来颂赞盛世,薛白却不打算只发那些干巴巴的内容,他打算将邸报的版面排好,添些时事文章,这部分如今已可先开始制作雕版了。

    他试着把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结合,一张邸报可分为好几个版面,交由不同的工匠同时雕刻,最后再排在一起印刷。

    过程中一直出错,很多想法也不对,走了许多弯路,字体、油墨、版材等操作起来也极麻烦……但办法总得比困难多,进步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与杜五郎倒不必说这些,薛白带着他走进后面的议事厅。

    如今秘书省地方不够用,这官廊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各种不同相堆就是上百番,成箱的墨块,雕版的木料,制毛笔用的兔皮。

    竟还有一卷被褥,想必有官吏夜里就住在这边。

    “官员的体面都不讲了?”杜五郎也不嫌脏,直接在一口箱子上坐下。

    “长安居大不易,有兼差与膏火费,大家多赚些俸禄也好的。”

    薛白说着,随手递了两张纸过去,都是宽不到一尺、长一尺半的大小,满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是什么?”

    “邸报,暂时就叫邸报吧。”薛白道:“你知道长安曾有个‘开元杂报’吗?

    “知道呀,就是各方节度使遣人在京师,每天守在宫门外,抄录朝廷政手,然后外寄。我也只听阿爷说过,却不曾见过。”

    那我这个是天宝官报。”薛白道:“相比抄录,刊印的发行量不可同日而语。

    “刊印?”

    杜五郎看了眼纸上的字迹,认出了其中有一部分是薛白写的,道:“我看你这也是手抄的嘛。”

    “先写了几份排版做样式,确定字体大小,你看个样子便行。”薛白道,“你先到丰味楼安排,并与我们相熟的酒肆茶楼食摊打招呼,等到朝廷正式发行了,安排人读报。”

    “你不是当官了吗?这些事岂还要找我做。”

    “一点小事,官府出面未必好,扰民。我们自己办了便是。”

    “你怎不自与我阿姐们说?

    “近来忙,晚些时日再见她们。”

    杜五郎遂低头看去,其中几个版面上的小故事倒是挺有趣的,两个版面上说的是种田的小技巧,四月得防病虫,并教人如何沤肥。

    不多时,又有小吏找过来询问公事。

    薛白遂带着杜五郎穿过朱雀大街,往原本左领军卫所在的衙署去。

    杜五郎远远看到便觉惊讶,问道:“这里如今也改成秘书省所在?”

    “嗯,现在也叫秘书省东院。”薛白道:“我们会挑选出一部分书籍副本,在此再设置一个书库,供天下学子取阅抄录。

    “那岂不是很麻烦?”

    “是麻烦,但有意义。学子们将书籍抄阅得多了,自然也就流传广了。”

    说着进了东院书库,里面才摆好书架,书卷则还未开始摆,几个吏员正在忙碌地布置着,见到薛白当即上前禀报。

    “薛状元来了,书籍的排列还请过目,我等亦分之为‘经史子集’四部,以韵目排列。”

    “辛苦,我看此处再增设一阅堂如何?亦可供人抄录。”

    “是,我等只担心被抄录得多了,有些书便不再是珍本了。”

    “圣人是盛世明君,要的不是几卷珍本,要的是礼仪之邦人人知书达理.….”

    这边薛白还在忙碌,那边又有小吏以杂务来相询,杜五郎只好勉为其难帮忙应付他虽只到秘书省一个时辰,却是好生充实,还被人问到是否刚被借调过来的官员。

    “不不,今科刚中明经,还未授官,我与薛状元是好友,春闱五子你可曾听过?”

    正此时,有一穿道袍的女子过来,招呼都不打便问道:“薛白人呢?”

    杜五郎乍见道袍犹觉淡雅,转头认出来是谁,吓了一跳,不自觉地退了两步。

    “他……啊,好久不见。”

    皎奴面若寒霜,眼中隐有杀气,追问道:“人呢?”

    杜五郎不敢答话,连忙往西边的秘书省一指。

    皎奴却不是好骗的,当即进了薛白所在的东院。过了一会,却是气冲冲地出来叱道:“你告诉他,到玉真观给我个解释。”

    说罢,她直奔别处去找。

    杜五郎愣了愣,再往东院找了一圈,竟真不见了薛白。

    直到皎奴走远了,才见薛白从北边的兵部选院出来,正在与王维侃侃而谈。

    “你方才见到煞婢了吗?”杜五郎找机会上前小声问道。

    “公务繁忙,没空理会这些小女子。”薛白摇手道:“走吧,一道会食,秘书省的饭菜不错。摩诘先生兼着兵部的差职,却每次过来用饭。”

    这只是个夸张的谈笑之言,王维为人清淡,也不解释。

    会食是由光禄寺安排,其实是有标准的,紫红袍的重臣吃的肯定与普通官员不同。

    杜五郎原想着自己口味刁钻,尝惯了丰味楼的炒菜,哪能看上衙署的会食?但也不知随薛白吃的是几品官该吃的菜肴,结果口味竟是意外的好。

    “这….肉质紧实,肥瘦均匀,肉皮软糯,还有一种香味,是.….胡椒!好舍得啊,会食居然用胡椒!

    薛白正与王维等谈论诗书,没空搭理他。

    杜五郎便独自在那碎碎念,每尝一道菜都感慨两句。

    “咦,可是杜郎中家中的小儿?见识倒是不凡。”

    “我可是丰味.…..”

    杜五郎说到一半,回头间只见不远处站着个一袭紫袍的老者,周围众人皆称“左

    相”,他连忙闭口不言,不想,对方却是招了招他。

    “看看,这便是长安城小有名气的杜五郎了。”

    杜五郎也不知陈希烈让人看什么,应道:“见过左相。”

    “听闻你快要成亲了,怎不发张帖子给老夫啊?”陈希烈很是平易近人。”

    “这。。。。。。”

    杜五郎心想,薛徽这种新娘的伯父都因为不愿与薛灵来往而不肯到场,这位左相无亲无故的,为何要来?

    陈希烈似看懂了他的想法,道:“你阿爷在吏部与老夫同僚,你的婚礼,老夫当去。”

    “那……四月十八,不知左相可否拨冗?若是公务繁忙…....”

    “不忙,不忙,必然去的。”陈希烈抚须而笑。”

    “这月十五,圣人难得在大明宫早朝,该是与如今这修书一事有关?”

    “想必摩诘先生要赋诗了。”

    “看来薛郎是知道什么?”

    薛白笑而不语,以王维的聪明,这一点提醒也就够了。

    会食结束之后,王维、李泌等人便随薛白到了一间庑房之中,几人小声议计了几句,各自去忙碌。

    下午,薛白则去见了杨銛一面,聊的依旧是邸报刊行之事。

    朝中众人都还未意识到真正能为阿兄带来实权的便是这邸报。”薛白道:“若圣人诏谕直达臣民,这相当于集翰林待诏、中书舍人之权。”

    “真的?”杨銛大喜过望,拍膝道:“好啊,无怪乎阿白让我答应哥奴,不再到中门省去与他争权,原来是在此等着。”

    薛白嗅到堂中有一股药味,先提醒了一句“阿兄也要注重身体,莫太过操劳了”,之后继续道:“秘书省这些匠师是大财宝,不惜花费也要笼络过来。如此,旁人再想效

    仿,也无法再撼动阿兄。”

    “阿白不必担心,我多的是钱财,直管将这些人才收买得死心塌地!”

    “将作监已在铸活字铜版了,阿兄当把这批工匠完全掌控,让李岫也不知进展。”薛白道:“到时邸报一出,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

    杨銛奇道:“何谓摸不着头脑?”

    “我们会非常有效率。”薛白沉吟道:“旁人想不通为何能做到,遂以为原因在这活字铜版,而这铜版有成千上万字,绝非寻常人有能力铸造,只能望洋兴叹,认为只有秘书省有能力刊行邸报。”

    “那实则呢?”

    薛白神秘地笑了笑,道:“实则非常简单,阿兄到时便知。”

    杨銛十分好奇,但本着对薛白的信任,忍着不问。

    薛白又问道:“当然,技术的壁垒阻挡不了旁人来抢邸报的刊行之权,当无妨,我们是阳谋,抢的就是这最初的声望,文章学术越兴盛就越下沉,寒门学子天然地就会以我们马首是瞻,这是大势…….’

    这话里有太多新鲜的词汇,杨銛常常要细想一下才能反应过来,听得十分吃力,有些迷糊,总之知道这位谋主十分有能耐,听他的便是。

    接下来几日,秘书省中那偏僻的小院被薛白称为“刊报院”,院中的匠师们得了丰厚的月俸与赏钱,夜以继日地忙着。

    与此同时,将作监中,造竹纸、油墨、铜版的几处坊院也彻底被杨銛派人控制起来。

    如对李林甫的承诺,杨党从不去中书门下争权,专心于廉价纸的普及…….只求这一点点政绩而已。

    月沉日升,铜汁被倒入字模,置入水中,滋起烟气;纸浆在蔑子上被慢慢晒干,形成了竹纸;木屑纷飞,雕刀在木块上刻出一个个小楷;墨石被锤碎,熔胶,杵捣,仔细研磨,流淌着浓浓的墨汁。

    之后,“啪”的响声中,被排好的雕版沾了墨汁,印在了竹纸上....

    终于到了四月十五,圣人于大明宫早朝。

    鸡鸣时,京中五品以上以及特定官员们早早起来,提灯笼,骑马上朝,正是“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薛白官职太小,还不在早朝之列。而是在大明宫建福门外的太仆寺车坊中等候。

    等到百官退朝,便有宦官来下诏。

    “召承务郎、太乐丞、校书郎薛白,东苑伴游。”

    “臣遵旨。”

    一路趋往东苑,只见宫殿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凤池春草生绿,微风正好。李隆基正带着一众臣子在赏美景,气氛正好。

    那些官员以紫袍、红袍为主,也有一些绿袍,薛白是唯一的青袍。

    还未上前,已听到了有人在吟诗。

    ‘翠叶浓丹苑,晴空卷碧虚,忝同文史地,愿草登封书。”

    “好!徐御史这诗好。”

    “左相来一首吧。”

    那老臣便献丑了。”陈希烈也是张口就来,吟了一首颇好的诗,未了还感情充沛,“野老歌无事,朝臣饮岁芳。皇情被群物,中外洽恩光。”

    此时薛白上前行礼,李隆基心情正好,招手让他上前,却不是让他赋诗,而是指了指那正在抄录诗词的宦官,笑道:“新科状元来了,且看看这盛唐气象…….”

    早朝结束之后,依例,官员们会在朝堂廊下会食,称为“廊下食”,这日薛白却是来不及在宫中用食,径直出了大明宫,直奔刊报院。

    “薛郎来了!”

    “快开门。”

    两道院门被打开,薛白大步而入,只见两排匠师们已报着雕版在严阵以待。

    “有八首新诗要雕!黄九公你雕左相的诗。”

    薛白径直将一封纸笺递给一名老匠师,目光看去,只见对方已经把“奉和圣制”四个字都雕好了,可谓是艺高人胆大。

    “刘十四公,你雕崔颢的诗。”

    “崔颢回了长安了?

    “是,调为司勋员外郎,我消息太慢了,他是临场作的诗,你快雕。”

    “喏。”

    八张纸条被分给十余个匠师,薛白快步往里走去,再穿过一道更隐秘的院门,只见里面正热火朝天……工匠们正在印邸报,且已经印好一半了。

    “顺利吗?”

    “不顺利,雕版被墨汁泡发了,又不小心磕掉了许多笔划.…..

    “莫慌,我们已抢了非常多时间。”

    薛白安抚着工匠,同时拿起一张邸报看了看。

    因还不好双面印,每份邸报他打算印正副两面,而第一面已经印好了。

    头版说的是修《天宝大典》之事;下一个版面说的是秘书省东院书库将开放给诸学子。

    第三个版面说的是四月望日,圣人开早朝,名家赋诗颂赞大唐盛世。

    名家们刚刚才写的诗,墨迹还未干。在这刊报院内,却已将他们的刚写的诗印了上千份了。

    开头一首就是韦述的《奉和圣制修大典应制》,“修文中禁启,改字令名加。台座徵人杰,书坊应国华。

    之后便是王维的《奉和圣制登御苑与监修同望应制》,“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李泌与王维一道一佛,平时看起来淡泊,写应制诗也是一个样子,这次写的是“皇恩降自天,品物感知春。慈恩匝寰瀛,歌咏同君臣。”

    苏明源、萧颖士、李华等人的诗也是早早便印在报纸上了…....这是他们好几天前就窜通好的。

    薛白则是让王维帮忙写了一首,他以前抄诗都是不告而取,这次却是让原诗人直接送了他一首。

    如此,报纸的这一面都已经印完,只需再把那些今日才出的诗文印到副版就可以了,若能两三日内刊印,两三日内传遍长安,方可一举奠定他这“刊行邸报第一人”的地位与声望。

    这也就是他与杨銛说的“实则非常简单”。

    “薛郎,有一个麻烦。”

    “怎么了?”

    “这八首诗里,有一首七言律诗,与我们预先排好的版面不符。”

    “拿掉吧,我换一首。”

    “只怕……不行,是嗣歧王的诗,本该排在背面的第二版。”

    薛白确实没想到李珍会作一首七言,不由皱眉想了想,道:“先刻吧,我看看如何重新排过。”

    “薛郎,或可以改改字的大小?”

    “不可,大小不能变,让人看出来。”

    薛白对着邸报与雕版排列许久,始终没有适合的办法,因他用的不是活字印刷,而是一整首诗一块雕版,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

    若不改字的大小,李珍那首七言只能换成更大的版面,那别的诗便排不下了。最后,薛白干脆把那刘御史的诗拿掉。

    可如此一来,最后却又空出一小块版面,放整首律诗不够,不放又显得空。

    薛白思来想去,干脆提笔写了几句话,递到匠师手里。

    “刻这个,动作要快,我们天明时便开始印。”

    “喏。”

    “好了吗?”

    “好了。”

    次日,几块雕版被拼在一起,蘸了墨的刷子将墨水刷上,覆上白纸.....

    工匠们已开始有条不紊地印报了。

    一张,两张…..正副版被装订在一起,摆放在木箱当中,初时只有寥寥几份,而到了日落时,第一口箱子已被装满。

    第一个箱子被抬上马车,先是送往宫城;紧接着,第二个箱子则是被送往丰味楼。

    如此,第一批成量刊印的邸报已应运而生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104592/416174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