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集《妙法莲华经》
逆天宰道小说推荐阅读: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四合院:我崔大可不在偷牛、赵云转世之横扫异界、带着农场混异界、逆天九小姐:帝尊,别跑!、武炼巅峰、龙血战神、神印王座的假面骑士、盖世、荒古帝业、极品僵尸、怪物乐园、将乱
第三主题:有关理观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我们接着做《法华经》的课程研讨。第三大题,有关理观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前面我们单独谈理观的刹那无生,谈事修的调伏对治,现在是把理观跟事修结合起来,叫做真正的权实不二。
【学员提问】一、请师父慈示,理观和事修既然都是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么怎么才叫理观,怎么才叫事修?
【师父答疑】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理观跟事修不是都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不是。理观强调观照。因为理观,你的所观境是什么?是真如本性,这是你本具的,所以理观不要修。理观是观照一念心性。事修是什么?是改造身口意三业。理观是观照,事修是改造。事修怎么观照一念心性呢?一念心性就是理观——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中道实相,既清净又具足,这个是理观的所观境。事修,你看看“四安乐行”,身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口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意业什么念头可以动、什么念头不能动,这就是所谓的事修,把你过去不好的习气修正过来。
也就是说,理观它本身是改变你生命的本体,就是你的本质上的改变。如果你今天的本质是活在无明妄想,你的本质是无明妄想,就是自我意识,你怎么事修都没什么用。就像你这个大地,就是一个只会长出杂草的大地,你再怎么种树都没有用了,有限,就是人天有漏福报而已了,你种不出药草,种不出果实出来。所以,理观改变的是什么?是根本上改变你的知见、思考模式,就是安住的问题,你到底是安住在什么样的知见来修一切的六度万行。所以,理观谈的是安住。事修谈的是调伏跟引导,它是修正身口意,它是怎么去调伏、断恶,怎么去修善,所以这事修就是断恶、修善——调伏跟引导。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灰尘跟镜子。我们以前没有学《法华经》,我们喜欢完全修事修。就是看到一件事情,然后呢?然后就陷入这个灰尘里面——这个人对我讲什么话,然后你就 focus(聚焦),就完全注意这句话。好了,你注意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啊,没关系,反正我欠他的!然后就又慢慢脱离,所以你永远活在单一的对治。就是说,我陷入某一个人事的障碍,然后再把它化解掉,就是先有障碍、再化解,一般都是这样。但理观不是。理观是你先不要管灰尘,先站在镜子的角度来看灰尘。我们以前是完全注意在灰尘。这样懂吗?
那当然,“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五祖大师要把这个祖师位让出来,为什么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接祖师位,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不接祖师位?因为“本来无一物”才能够真正地根本改变你的生命。如果你生命的根本思考模式还是活在攀缘,遇到什么事情你先去执著、再来处理,先去执著它,然后再去化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你事情没完没了。你先去惹一个麻烦再去对治,你惹一个再对治,那你这样子就永远原地踏步。
但是,你今天从理观的角度,先观察这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然后再来对治,就不同了。先安住,先把脚步站稳了,再来对治。所以理观谈的是安住,它不谈对治的。当然有些烦恼,比较轻薄的,人事因缘比较轻薄,你一安住它自然就脱落了。我们前面说过,有些花它沾不上你的,你只要认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有些因缘它自然就脱落了。但有些比较亲密的因缘,可能你跟他业力比较深的,那就必须要靠事修的拜忏、念佛、持咒,慢慢来调伏。所以理观可以解决你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你只要安住一念心性,很多没有必要的人事自然会远你而去。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说,因为我业障很重,所以我招感那么多因缘。其实你业障的重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是因为妄想打得太重。不是业障重,是你自己找来的。我们人生的灰尘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认为绝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这跟业力没关系。你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业力,对业力是不公平的。其实是你的攀缘心惹来的,很多都是你自己用攀缘心惹来的。所以,当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的时候,我不敢说所有的尘埃都会掉下去,至少掉百分之七十。你不要没事找事啊。
那剩下的呢?剩下就靠事修了,就靠“时时勤拂拭”了,拜忏,做功德回向给他。方法很多,或者你放生、持戒,就是看看你哪一个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事修可以怎么样?有轻重缓急。比较严重的先对治,对你往生特别有障碍的先对治,拜忏、持戒、修福等等。但理观它没有所谓的对治,理观就是一个整体的安住。
所以大家要把这个理观跟事修分清楚。理观是安住,事修就是调伏跟引导,就是断恶、修善。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当你的内心是一片镜子充满灰尘的时候,你要先站在镜子的角度——你本来没有灰尘,然后再去面对灰尘。这个时候你面对的灰尘就有限了,很多灰尘自动会脱离的,然后你再慢慢对治你的问题点。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你学《法华经》,你起码把权法跟实法弄清楚。实法就是强调理观的一心真如,就是一心即空即假即中,建立佛陀的知见,实法。权法就是三乘的无量法门的对治,专门讲对治烦恼的,就是怎么样“时时勤拂拭”的。就是说,会权入实,你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权、什么是实。实法就是理观,权法就事修嘛。
理观跟事修,这个很重要。你这个没有弄清楚,你《法华经》就不知道怎么修了。理观强调无生;事修强调因缘所生,讲到身口意的调整。
【学员提问】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掌握到那个修持的诀窍,但是面对积极的修善,例如布施,我们要怎么在理观跟事修上让它可以合一?可不可以请师父作一个开示,譬如说在布施这个善法里头,我们要怎么结合理观跟事修?
【师父答疑】事修的对治有它的方法,比方说思惟布施的功德,“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这句话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是说,事修是一个一个的。针对悭贪嘛,那你就要想:我为什么要布施?因为如果我不布施,我死了以后,“诸未施财无常灭”,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我在生之年利用这些资财……死了以后这个财产就不叫布施了喔,你的财产就没有了,但你在生的时候把钱财给别人,这个叫做布施。所以你这样思惟,哦,那我把这个钱财霸着不放,我什么都没有;我在有生之年把它布施出去,“由施反成有财库”,会变成财库,来生还可以受用。所以每一个法在事修的时候,都有它一个一个的对治观法。祖师对这些都有一个思考模式,你就照这个思考模式去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它是有一个思考的,这个事修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
那理观只有一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两方面。但是你如果不站在理观,你事修会产生执著,你布施也会执著。你布施的时候就说,欸,这个功德里面有没有我的名字!你就会这样想了,这就著布施相了。所以你这个布施变成怎么样?布施的“法”,而不是布施“波罗蜜”。这三个波罗蜜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今天不能够安住真如本性。以无所得为方便,你称性起修的时候,你的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它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你是用清净心跟菩提愿来布施,你把它当作你的一种历练。
你今天如果不修理观去布施,在布施的时候你就想说,欸,不错喔,你看我修这个功德,我来生会去受用!你的结果,你来生果然去受用,但是你没有离开轮回。所以这个布施不能度你,它没办法度你,它不能让你到波罗蜜去,它只能够在生死里面得一个有漏的福报。波罗蜜,到彼岸,一定要理观的智慧。
所以,这个理观跟事修是互动的。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成就庄严,所以这两个不一样。当然你说,我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也不去修。那你就一路地清净下去了,你就没有所谓的功德庄严了。你这个叫素法身,不是佛陀的妙法身。所以你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昧理,是吧?
但事修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到底你应该去从布施,还是从持戒入手,这要看各人。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事修,你要先找你的专长,就是你特别厉害的,你的优点,跟最弱的地方去对治,这两个。
比方说今天你的事修调伏上很适合用无常观。其实你成功就好,你不要管用什么。就是说,我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习惯用无常观,我过去生对无常观、无我观操作得非常好,那你就用无常观。你只要是把烦恼灭了就对了,你不管用什么法门,契机就好了。第一个,找到你的强项。
第二个,找到你的弱点、痛点。每一个人内心当中,从因缘来说一定有自己的盲点。有些人对财富有盲点,有些人对感情,有些人对名声。这个就是你要注意的了,这一定是你往生的障碍。你要痛下决心去面对你的盲点。
蕅益大师讲,行人各有烦恼习气,重者先治,譬如擒贼,必先擒王。就是说,从事修的角度,因为你生命有限,你不可能把无量劫来如梦如幻的烦恼业力今生全部面对,但是它有些点是会非常严重的,就是你这个病根非常重,要从这个下手。
所以事修是要选择的,找到你最强项的法门和你最弱的痛点,从这里下手。你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个愿望,它不是让你实践的,因为你的时间有限。你今生要怎么样?选其跟往生有关系的,就是会障碍往生的,从这个下手。
人生有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往生,所以事修法门就是怎么样?要先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两种自己,师父前面讲过:第一个,要了解你根本的自己,就是真如本性;第二个,了解你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整天打滚,你因缘中的自己。就是现在的因缘法里面,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善根。你总得清楚你自己的问题吧?如果你的善根强项是无常观、空观,你却一定要修其他法门,那没必要。因为你过去生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你稍微用功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很相应了,你就修下去。事修没有标准答案,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所以事修就是,请你先了解因缘所生法的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我本来是清净的,那后来呢?后来生生世世在那边打滚,到现在,有如梦如幻的烦恼,有如梦如幻的善根。你的目标是要往生,有哪些工具——善根是你的强项,你要赶快拿出来用,因为你稍微用一点功,对你来说就是很快的效果。你要把过去的善根累积到一个程度,用加法把过去的善根累积起来。然后,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会不往生有几个盲点要注意的,有几个地雷,你最好先避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地雷,有些人感情是他的地雷,有些人财富是他的地雷,临终可能过不去的就那几颗地雷,你最好事先知道。其实,如果你有在打坐,你就知道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你的强项在哪里,你应该会知道。
所以这个事修就是断恶修善,面对如梦如幻的善根,面对如梦如幻的盲点,赶快在你有生之年做一个善加处理。然后呢?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处理。
【学员提问】二、请师父慈示,一个人衣内有宝珠,但是他什么时候回光返照拿出来贸易?一念迷,一念悟,又则实际操作方法如何?
【师父答疑】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为什么是摩尼宝珠呢?因为它对你有加持力。它的特点就是迷悟的问题。迷悟的问题,当然就要靠理观的智慧。你今天能够回光返照,那宝珠就现前;你今天不回光返照,那你就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这个宝珠怎么样操作,这一题我们等到下面与净土宗结合再说。你如果是迷惑,这个宝珠对你来说就没有了,那你就是一个标准的业障凡夫。你的修行的起点就是,你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乞丐,你的起点就是这样子。
就是说,欸,我不需要理观,我好好地修行。可以,但你的修行的起跑点是生死业障凡夫的起点。如果你今天从理观,你的修行的起点是自性功德力做起点,你至少有一个宝珠做本钱。这两个起跑点不一样。怎么事修,那就是后面的,我们等到后面净土这一块再说。
【学员提问】三、请师父慈示,有两种清净心,一种是用来安住的本自清净,另一种是需要修的清净心。那么这种需要修的清净心,在我们凡夫阶位与唯识课程中的无分别智有何异同?
【师父答疑】理观的清净是本具的,你不要修,你只要观照、知道、直下承当就可以了。这我们前面说过。事修的清净心,是要用各种方便去修证的。事修当中其实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
这个地方提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一种事修,因为无分别智你不能安住,你安住在无分别智,到时候你就偏空了。因为你的安住必须中道,要安住在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真如里面,清净跟具足合在一起才可以安住,必须要中道实相才能安住。
无分别智,它是一种对治,就在“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说,你今天遇到一个很严重的人事,这个人跟你因缘很深,他跟你讲了一句话伤到你,这个时候,最快的方式把烦恼调下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我不可能不取相,因为这个相太强了,超过我这个不取的力量了。因为事修是因缘法,那每一个人因缘不同。你看有些人跟你讲话,你根本不当一回事,是吧?但是有些跟你特别亲的人,跟你讲一句话,你就很严重了,你三天都走不出来。就是说,你已经取到相了,这个相在你心中不断地挥之不去。很简单,你不要分别就好。就是取相可以,但你把名言关掉,就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讲话,不要在心中去分别这个影像是怎么回事,你不要去诠释它。这个方法是很快的。就是,我做不到不取相,我第一义谛的时间过了,我从第二义谛去修补。就是,取相,已经取到相了,但是你把分别心关掉。就是你对这个影像,不管声音还是形象,你把那个分别的功能关掉——我没有意见,它很快会脱落。就怕你不断去思惟它,那问题就会很严重了。
无分别智这个法门,好就好在很快,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净土宗不能用太多无分别智。因为净土宗跟圣道门不一样。净土宗要怎么样?它的标准是要厌离娑婆,是吧?你临命终是要取舍的。你修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说,反正“老僧自有安心法,八风吹来亦无妨”,你也不一定要离开娑婆世界。从大乘的难行道来说,无分别智是一个妙法。但净土宗,它临终的时候是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要讨厌娑婆世界。无分别智不会让你讨厌它,它会让你在娑婆世界不受伤害。所以净土宗更多的要修什么?无常观、苦谛观。为什么药要下这么重呢?因为,你临命终要做出选择,要取舍的。要离开娑婆世界,你总要有理由。你说我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找不到离开它的理由,找不到理由。
净土宗的理观,那当然理观每一个人都一样,就一念心性。但是,净土宗的事修其实藏教法是很适合的,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你要诃责它,讨厌它,要把所有娑婆世界的过失读一遍,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才会远离它,临命终才能够做出判断:我要离开娑婆,我要欣求极乐。但是你修无分别智,它不会让你厌离娑婆,它也不会让你欣求极乐,它就是保持一种清净,它不会做出选择。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净土宗的人在修无分别智,可能不能当事修的常法,可能事修这一块要带一点苦谛跟无常的思考。
第四主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我们看最后一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示,学《法华经》对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把《法华经》的思想运用到念佛中来?
【师父答疑】《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
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念佛;第二个,你要会往生。这是两码事,因为念佛面对的是佛号,往生你面对的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念佛我们就不谈了,各凭本事——你怎么去专注,建立心中的佛号,你一句佛号念诵听,这个事修就不谈了。
我们先谈往生好了。你临终的时候,佛号现前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必须做到一个标准,叫做顺从本愿。这个顺从本愿,净土宗是要有取舍的,你要能够离开娑婆,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欣求极乐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怎么去借相修心,这个就不谈。我们就谈谈厌离娑婆,因为这个是关键。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无量劫当中,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地流转,累积很多对娑婆世界的贪念,留下很多对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然后才要想离开它。这是个困难点,的确有一点困难。而且要快速离开它,临命终的时候,需要马上做出选择。所以,贪恋娑婆是我们净土宗每一个人必须走出过去的一堂最艰难的功课。因为你不走出过去的妄想,你没办法迎接弥陀的光明。
那你今天,如果说你不修理观,你就从苦乐的对治着手:因为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极乐世界是快乐的,所以我放弃痛苦,追求快乐。合理!但是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没有修理观,你的内心是自我意识,活在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本身就是随顺于生死轮回的,所以你的修学变成怎么样?变成逆流而上。你的心本质是随顺生死,然后你要抗拒生死,用佛号去对治它,靠你的信心,那就很困难了。因为你的本质是随顺生死的,因为自我意识,你的心本来是攀缘的,那你只能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靠很多的佛号,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信心,靠你这种事修的愿力,来建立一种抗拒强大的生死轮回的力量,逆流而上。这个是事修法门。
如果你透过《法华经》的理观,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内心,把自我意识的模式转成清净心、菩提愿,你的心是顺从菩提。而极乐世界跟无上菩提是一条路的,就是往生是三百由旬,成佛是五百由旬,这整个是一佛乘的。所以你的心已经调整成不是顺从娑婆,你只是面对如梦如幻的娑婆世界留下的影像,要面对而已,但是你的大方向是顺从无上菩提了。顺从无上菩提,你马上能接受、顺从本愿,不需要理由,就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不必靠苦乐的对治。因为我要成佛,所以我要往生。而这个思考是更高的高度了。这样大家听懂了吗?
就是你修《法华经》以后,你会有一种成佛的意乐,就是你的心已经是随顺无上菩提了。所以你从随顺无上菩提,要随顺于弥陀本愿 就相对容易。你不学《法华经》,你的心是随顺生死轮回。你本来心往这边走,要把它拉回来,要逆流向上,要把随顺生死的心转成随顺往生的心,困难!
就三种随顺,随顺菩提,随顺本愿,随顺生死。你看,有一句话很重要,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离开我们非常熟悉的生死轮回,就算你的准备非常够,你已经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它伤你太深,但是你临命终真的要离开它的时候,你心中还是有纠结,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我要离开它!但是,如果你认为本来就没有生死,你就很好离开——本来就没有生死,人生是一场梦,我只是醒过来而已。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离开?所以理观的好处就在这里,它从根本上心态改变了。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不修理观,你临终这一关,你从一种顺从娑婆要转成顺从本愿,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你跟往生的愿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然后你靠你的事修要把它调整成一样,是困难。但是你学《法华经》,如果你把这个清净心菩提愿学会以后,你跟往生是同一个方向,本来就同一个方向,它很好转过去。就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相对容易。大家体会一下。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104622/416571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
我们接着做《法华经》的课程研讨。第三大题,有关理观跟事修的交互作用。
前面我们单独谈理观的刹那无生,谈事修的调伏对治,现在是把理观跟事修结合起来,叫做真正的权实不二。
【学员提问】一、请师父慈示,理观和事修既然都是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那么怎么才叫理观,怎么才叫事修?
【师父答疑】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理观跟事修不是都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不是。理观强调观照。因为理观,你的所观境是什么?是真如本性,这是你本具的,所以理观不要修。理观是观照一念心性。事修是什么?是改造身口意三业。理观是观照,事修是改造。事修怎么观照一念心性呢?一念心性就是理观——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中道实相,既清净又具足,这个是理观的所观境。事修,你看看“四安乐行”,身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做,口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意业什么念头可以动、什么念头不能动,这就是所谓的事修,把你过去不好的习气修正过来。
也就是说,理观它本身是改变你生命的本体,就是你的本质上的改变。如果你今天的本质是活在无明妄想,你的本质是无明妄想,就是自我意识,你怎么事修都没什么用。就像你这个大地,就是一个只会长出杂草的大地,你再怎么种树都没有用了,有限,就是人天有漏福报而已了,你种不出药草,种不出果实出来。所以,理观改变的是什么?是根本上改变你的知见、思考模式,就是安住的问题,你到底是安住在什么样的知见来修一切的六度万行。所以,理观谈的是安住。事修谈的是调伏跟引导,它是修正身口意,它是怎么去调伏、断恶,怎么去修善,所以这事修就是断恶、修善——调伏跟引导。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灰尘跟镜子。我们以前没有学《法华经》,我们喜欢完全修事修。就是看到一件事情,然后呢?然后就陷入这个灰尘里面——这个人对我讲什么话,然后你就 focus(聚焦),就完全注意这句话。好了,你注意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啊,没关系,反正我欠他的!然后就又慢慢脱离,所以你永远活在单一的对治。就是说,我陷入某一个人事的障碍,然后再把它化解掉,就是先有障碍、再化解,一般都是这样。但理观不是。理观是你先不要管灰尘,先站在镜子的角度来看灰尘。我们以前是完全注意在灰尘。这样懂吗?
那当然,“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五祖大师要把这个祖师位让出来,为什么六祖大师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接祖师位,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不接祖师位?因为“本来无一物”才能够真正地根本改变你的生命。如果你生命的根本思考模式还是活在攀缘,遇到什么事情你先去执著、再来处理,先去执著它,然后再去化解,你要修到什么时候?你事情没完没了。你先去惹一个麻烦再去对治,你惹一个再对治,那你这样子就永远原地踏步。
但是,你今天从理观的角度,先观察这一切法是如梦如幻的,然后再来对治,就不同了。先安住,先把脚步站稳了,再来对治。所以理观谈的是安住,它不谈对治的。当然有些烦恼,比较轻薄的,人事因缘比较轻薄,你一安住它自然就脱落了。我们前面说过,有些花它沾不上你的,你只要认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有些因缘它自然就脱落了。但有些比较亲密的因缘,可能你跟他业力比较深的,那就必须要靠事修的拜忏、念佛、持咒,慢慢来调伏。所以理观可以解决你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问题,你只要安住一念心性,很多没有必要的人事自然会远你而去。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说,因为我业障很重,所以我招感那么多因缘。其实你业障的重占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七十是因为妄想打得太重。不是业障重,是你自己找来的。我们人生的灰尘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认为绝大部分都是你自找的,这跟业力没关系。你把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业力,对业力是不公平的。其实是你的攀缘心惹来的,很多都是你自己用攀缘心惹来的。所以,当我们安住在一念心性的时候,我不敢说所有的尘埃都会掉下去,至少掉百分之七十。你不要没事找事啊。
那剩下的呢?剩下就靠事修了,就靠“时时勤拂拭”了,拜忏,做功德回向给他。方法很多,或者你放生、持戒,就是看看你哪一个问题比较严重。所以事修可以怎么样?有轻重缓急。比较严重的先对治,对你往生特别有障碍的先对治,拜忏、持戒、修福等等。但理观它没有所谓的对治,理观就是一个整体的安住。
所以大家要把这个理观跟事修分清楚。理观是安住,事修就是调伏跟引导,就是断恶、修善。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当你的内心是一片镜子充满灰尘的时候,你要先站在镜子的角度——你本来没有灰尘,然后再去面对灰尘。这个时候你面对的灰尘就有限了,很多灰尘自动会脱离的,然后你再慢慢对治你的问题点。
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你学《法华经》,你起码把权法跟实法弄清楚。实法就是强调理观的一心真如,就是一心即空即假即中,建立佛陀的知见,实法。权法就是三乘的无量法门的对治,专门讲对治烦恼的,就是怎么样“时时勤拂拭”的。就是说,会权入实,你起码要知道什么是权、什么是实。实法就是理观,权法就事修嘛。
理观跟事修,这个很重要。你这个没有弄清楚,你《法华经》就不知道怎么修了。理观强调无生;事修强调因缘所生,讲到身口意的调整。
【学员提问】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掌握到那个修持的诀窍,但是面对积极的修善,例如布施,我们要怎么在理观跟事修上让它可以合一?可不可以请师父作一个开示,譬如说在布施这个善法里头,我们要怎么结合理观跟事修?
【师父答疑】事修的对治有它的方法,比方说思惟布施的功德,“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这句话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是说,事修是一个一个的。针对悭贪嘛,那你就要想:我为什么要布施?因为如果我不布施,我死了以后,“诸未施财无常灭”,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我在生之年利用这些资财……死了以后这个财产就不叫布施了喔,你的财产就没有了,但你在生的时候把钱财给别人,这个叫做布施。所以你这样思惟,哦,那我把这个钱财霸着不放,我什么都没有;我在有生之年把它布施出去,“由施反成有财库”,会变成财库,来生还可以受用。所以每一个法在事修的时候,都有它一个一个的对治观法。祖师对这些都有一个思考模式,你就照这个思考模式去做,你就知道怎么做了。它是有一个思考的,这个事修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
那理观只有一个,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两方面。但是你如果不站在理观,你事修会产生执著,你布施也会执著。你布施的时候就说,欸,这个功德里面有没有我的名字!你就会这样想了,这就著布施相了。所以你这个布施变成怎么样?布施的“法”,而不是布施“波罗蜜”。这三个波罗蜜对你就没有用了,因为你今天不能够安住真如本性。以无所得为方便,你称性起修的时候,你的布施叫做布施波罗蜜,它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你是用清净心跟菩提愿来布施,你把它当作你的一种历练。
你今天如果不修理观去布施,在布施的时候你就想说,欸,不错喔,你看我修这个功德,我来生会去受用!你的结果,你来生果然去受用,但是你没有离开轮回。所以这个布施不能度你,它没办法度你,它不能让你到波罗蜜去,它只能够在生死里面得一个有漏的福报。波罗蜜,到彼岸,一定要理观的智慧。
所以,这个理观跟事修是互动的。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成就庄严,所以这两个不一样。当然你说,我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也不去修。那你就一路地清净下去了,你就没有所谓的功德庄严了。你这个叫素法身,不是佛陀的妙法身。所以你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昧理,是吧?
但事修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到底你应该去从布施,还是从持戒入手,这要看各人。但是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事修,你要先找你的专长,就是你特别厉害的,你的优点,跟最弱的地方去对治,这两个。
比方说今天你的事修调伏上很适合用无常观。其实你成功就好,你不要管用什么。就是说,我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习惯用无常观,我过去生对无常观、无我观操作得非常好,那你就用无常观。你只要是把烦恼灭了就对了,你不管用什么法门,契机就好了。第一个,找到你的强项。
第二个,找到你的弱点、痛点。每一个人内心当中,从因缘来说一定有自己的盲点。有些人对财富有盲点,有些人对感情,有些人对名声。这个就是你要注意的了,这一定是你往生的障碍。你要痛下决心去面对你的盲点。
蕅益大师讲,行人各有烦恼习气,重者先治,譬如擒贼,必先擒王。就是说,从事修的角度,因为你生命有限,你不可能把无量劫来如梦如幻的烦恼业力今生全部面对,但是它有些点是会非常严重的,就是你这个病根非常重,要从这个下手。
所以事修是要选择的,找到你最强项的法门和你最弱的痛点,从这里下手。你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个愿望,它不是让你实践的,因为你的时间有限。你今生要怎么样?选其跟往生有关系的,就是会障碍往生的,从这个下手。
人生有短期目标、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是往生,所以事修法门就是怎么样?要先了解你自己。所以我们要了解两种自己,师父前面讲过:第一个,要了解你根本的自己,就是真如本性;第二个,了解你无量劫来在三界里面整天打滚,你因缘中的自己。就是现在的因缘法里面,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有什么善根。你总得清楚你自己的问题吧?如果你的善根强项是无常观、空观,你却一定要修其他法门,那没必要。因为你过去生已经盖到八层楼了,你稍微用功一点,这个法门对你就很相应了,你就修下去。事修没有标准答案,契机是妙法,治病是良药。
所以事修就是,请你先了解因缘所生法的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我本来是清净的,那后来呢?后来生生世世在那边打滚,到现在,有如梦如幻的烦恼,有如梦如幻的善根。你的目标是要往生,有哪些工具——善根是你的强项,你要赶快拿出来用,因为你稍微用一点功,对你来说就是很快的效果。你要把过去的善根累积到一个程度,用加法把过去的善根累积起来。然后,把你的盲点找出来。你会不往生有几个盲点要注意的,有几个地雷,你最好先避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地雷,有些人感情是他的地雷,有些人财富是他的地雷,临终可能过不去的就那几颗地雷,你最好事先知道。其实,如果你有在打坐,你就知道你的问题点在哪里、你的强项在哪里,你应该会知道。
所以这个事修就是断恶修善,面对如梦如幻的善根,面对如梦如幻的盲点,赶快在你有生之年做一个善加处理。然后呢?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去处理。
【学员提问】二、请师父慈示,一个人衣内有宝珠,但是他什么时候回光返照拿出来贸易?一念迷,一念悟,又则实际操作方法如何?
【师父答疑】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它为什么是摩尼宝珠呢?因为它对你有加持力。它的特点就是迷悟的问题。迷悟的问题,当然就要靠理观的智慧。你今天能够回光返照,那宝珠就现前;你今天不回光返照,那你就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这个宝珠怎么样操作,这一题我们等到下面与净土宗结合再说。你如果是迷惑,这个宝珠对你来说就没有了,那你就是一个标准的业障凡夫。你的修行的起点就是,你是一个在外面流浪的乞丐,你的起点就是这样子。
就是说,欸,我不需要理观,我好好地修行。可以,但你的修行的起跑点是生死业障凡夫的起点。如果你今天从理观,你的修行的起点是自性功德力做起点,你至少有一个宝珠做本钱。这两个起跑点不一样。怎么事修,那就是后面的,我们等到后面净土这一块再说。
【学员提问】三、请师父慈示,有两种清净心,一种是用来安住的本自清净,另一种是需要修的清净心。那么这种需要修的清净心,在我们凡夫阶位与唯识课程中的无分别智有何异同?
【师父答疑】理观的清净是本具的,你不要修,你只要观照、知道、直下承当就可以了。这我们前面说过。事修的清净心,是要用各种方便去修证的。事修当中其实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
这个地方提到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一种事修,因为无分别智你不能安住,你安住在无分别智,到时候你就偏空了。因为你的安住必须中道,要安住在即空即假即中的一心真如里面,清净跟具足合在一起才可以安住,必须要中道实相才能安住。
无分别智,它是一种对治,就在“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是说,你今天遇到一个很严重的人事,这个人跟你因缘很深,他跟你讲了一句话伤到你,这个时候,最快的方式把烦恼调下来,就是无分别智。就是,我不可能不取相,因为这个相太强了,超过我这个不取的力量了。因为事修是因缘法,那每一个人因缘不同。你看有些人跟你讲话,你根本不当一回事,是吧?但是有些跟你特别亲的人,跟你讲一句话,你就很严重了,你三天都走不出来。就是说,你已经取到相了,这个相在你心中不断地挥之不去。很简单,你不要分别就好。就是取相可以,但你把名言关掉,就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讲话,不要在心中去分别这个影像是怎么回事,你不要去诠释它。这个方法是很快的。就是,我做不到不取相,我第一义谛的时间过了,我从第二义谛去修补。就是,取相,已经取到相了,但是你把分别心关掉。就是你对这个影像,不管声音还是形象,你把那个分别的功能关掉——我没有意见,它很快会脱落。就怕你不断去思惟它,那问题就会很严重了。
无分别智这个法门,好就好在很快,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净土宗不能用太多无分别智。因为净土宗跟圣道门不一样。净土宗要怎么样?它的标准是要厌离娑婆,是吧?你临命终是要取舍的。你修无分别智,无分别智就是说,反正“老僧自有安心法,八风吹来亦无妨”,你也不一定要离开娑婆世界。从大乘的难行道来说,无分别智是一个妙法。但净土宗,它临终的时候是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要讨厌娑婆世界。无分别智不会让你讨厌它,它会让你在娑婆世界不受伤害。所以净土宗更多的要修什么?无常观、苦谛观。为什么药要下这么重呢?因为,你临命终要做出选择,要取舍的。要离开娑婆世界,你总要有理由。你说我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找不到离开它的理由,找不到理由。
净土宗的理观,那当然理观每一个人都一样,就一念心性。但是,净土宗的事修其实藏教法是很适合的,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你要诃责它,讨厌它,要把所有娑婆世界的过失读一遍,它是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才会远离它,临命终才能够做出判断:我要离开娑婆,我要欣求极乐。但是你修无分别智,它不会让你厌离娑婆,它也不会让你欣求极乐,它就是保持一种清净,它不会做出选择。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净土宗的人在修无分别智,可能不能当事修的常法,可能事修这一块要带一点苦谛跟无常的思考。
第四主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我们看最后一题,有关法华跟净土的相互关系。
【学员提问】请师父慈示,学《法华经》对我们修净土法门有哪些好处?我们如何把《法华经》的思想运用到念佛中来?
【师父答疑】《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
我们先谈如果你没有学《法华经》,你这个净土宗会怎么修。净土宗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会念佛;第二个,你要会往生。这是两码事,因为念佛面对的是佛号,往生你面对的是弥陀的本愿功德。念佛我们就不谈了,各凭本事——你怎么去专注,建立心中的佛号,你一句佛号念诵听,这个事修就不谈了。
我们先谈往生好了。你临终的时候,佛号现前的时候,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必须做到一个标准,叫做顺从本愿。这个顺从本愿,净土宗是要有取舍的,你要能够离开娑婆,要厌离娑婆,要欣求极乐。欣求极乐这一块我们就不谈了,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怎么去借相修心,这个就不谈。我们就谈谈厌离娑婆,因为这个是关键。
我们不是从零开始,我们是在无量劫当中,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地流转,累积很多对娑婆世界的贪念,留下很多对娑婆世界美好的影像,然后才要想离开它。这是个困难点,的确有一点困难。而且要快速离开它,临命终的时候,需要马上做出选择。所以,贪恋娑婆是我们净土宗每一个人必须走出过去的一堂最艰难的功课。因为你不走出过去的妄想,你没办法迎接弥陀的光明。
那你今天,如果说你不修理观,你就从苦乐的对治着手:因为娑婆世界是痛苦的,极乐世界是快乐的,所以我放弃痛苦,追求快乐。合理!但是有什么问题?因为你没有修理观,你的内心是自我意识,活在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本身就是随顺于生死轮回的,所以你的修学变成怎么样?变成逆流而上。你的心本质是随顺生死,然后你要抗拒生死,用佛号去对治它,靠你的信心,那就很困难了。因为你的本质是随顺生死的,因为自我意识,你的心本来是攀缘的,那你只能靠“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靠很多的佛号,靠对阿弥陀佛的信仰、信心,靠你这种事修的愿力,来建立一种抗拒强大的生死轮回的力量,逆流而上。这个是事修法门。
如果你透过《法华经》的理观,从根本上改变你的内心,把自我意识的模式转成清净心、菩提愿,你的心是顺从菩提。而极乐世界跟无上菩提是一条路的,就是往生是三百由旬,成佛是五百由旬,这整个是一佛乘的。所以你的心已经调整成不是顺从娑婆,你只是面对如梦如幻的娑婆世界留下的影像,要面对而已,但是你的大方向是顺从无上菩提了。顺从无上菩提,你马上能接受、顺从本愿,不需要理由,就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不必靠苦乐的对治。因为我要成佛,所以我要往生。而这个思考是更高的高度了。这样大家听懂了吗?
就是你修《法华经》以后,你会有一种成佛的意乐,就是你的心已经是随顺无上菩提了。所以你从随顺无上菩提,要随顺于弥陀本愿 就相对容易。你不学《法华经》,你的心是随顺生死轮回。你本来心往这边走,要把它拉回来,要逆流向上,要把随顺生死的心转成随顺往生的心,困难!
就三种随顺,随顺菩提,随顺本愿,随顺生死。你看,有一句话很重要,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要离开我们非常熟悉的生死轮回,就算你的准备非常够,你已经知道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它伤你太深,但是你临命终真的要离开它的时候,你心中还是有纠结,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我要离开它!但是,如果你认为本来就没有生死,你就很好离开——本来就没有生死,人生是一场梦,我只是醒过来而已。这样是不是比较容易离开?所以理观的好处就在这里,它从根本上心态改变了。
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不修理观,你临终这一关,你从一种顺从娑婆要转成顺从本愿,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你跟往生的愿力的方向是相反的,然后你靠你的事修要把它调整成一样,是困难。但是你学《法华经》,如果你把这个清净心菩提愿学会以后,你跟往生是同一个方向,本来就同一个方向,它很好转过去。就为菩提道求生净土,相对容易。大家体会一下。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104622/416571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