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倭人
逆天宰道小说推荐阅读: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越界心动、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狐说、服软、她和暗恋的大佬官宣了、人民的财产(电视剧突围原著)、和穿来的儿子上综艺后爆红了、这游戏也太真实了、鲤鱼王的精灵模拟器、轻负、印卡是游戏王的一部分
“什么?我是倭人?”
“对,我觉得你是倭人。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聊聊。”
傅远山和岛津对话着。实际上岛津可以说汉话,虽然口音很怪,语法也有些问题,但两边大体是可以交流的。
“原来是这样”几句交流之后,傅远山就意识两边在思维上几乎是畅通的,他也意识到了产生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大封建主,作为萨摩藩的藩主,他的汉学造诣并不会很差。因为江户幕府的“国教”就是朱子学,也就是仁学——换而言之,就是儒教。
儒教这个概念相当模糊,许多时候“儒”并不能被称为宗教。但是在朝鲜、日本和越南,朱子学确实是被当做是宗教一样的存在。因为儒教这个宗教,在这里确实是其存在的必要:它可以排佛抑释。
佛教在朝鲜、日本和越南都是当地要面临的相当现实的问题。晦明苦短,道阻且长,“苦”必然存在,人们总是需要在精神上解决苦的问题才能面对这个世界。由此,宗教也在社会中存在了必要的一席之地。而在整个世界岛的东部,占据这一生态位的就是佛教。
在如今的大明,一切威胁人类生命延续的苦难即将得到解决。但在过去,这一苦难却难以言说。
佛说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有种种求不得的苦。佛教排解了苦难,便占据这一稳固的生态位,历史上为了崇佛而毁弃世俗生活的大人物不胜枚举,而且屡禁不止。因为说来说去,佛教只是一种排解苦的手段。禁绝佛教也只是扬汤止沸,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苦难,就一定会有人想要寻找排解苦难的手段。
佛教在整个世界岛的东部都和当地的大小朝廷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宋朝达到了颠峰,并且掀起了佛道之争。但解决佛道之争的,并不是更强的佛教和道教,不是更强的辩经,而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鲜事物,一个根植于文化底层的远古杀器——儒教,被程朱理学重新搬了出来。
在佛教对苦的排解进行研究时,程朱理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程朱理学不关心你是往生天道还是堕入无间地狱,程朱理学根本就不关心你的内心世界。程朱理学不关心苦本身,程朱理学只关心一件事——苦的表达。
程朱理学不关心“苦的排解”,程朱理学只抑制“苦的表达”。它关心的是,“你对苦的表达”,是否突破了礼的边界,是否影响了你在天地之间所应该履行的责任,是否违背了“天理”。
换而言之,在礼的边界之内,你对苦的表达是自由的。不管你崇信佛教也好,你喜欢去秦淮河喝花酒也好,你喜欢女装小男孩也好,哪怕是你自己喜欢女装也好,这些全都是你的个人事务,全都是细枝末节。只要你不将其表达出来,这一切都在礼的范畴之内。
在这个框架下,你可以继续笃信佛教,可以隔三差五就去佛寺里逛逛。但只要你将其局限在个人事务,而不影响他人,那就没有人会关心。
——这一由帝国内部发展出的“真理”,对佛教乃至所有宗教都起到了绝佳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是在士大夫阶层之间。
程朱理学由此从文明尺度上补上了这个“苦”的漏洞,这个补丁也迅速因为显示存在的需要被更新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版本中,并且迅速在这些国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被封为整个朝贡世界的至高真理。因为它真的有用。
尤其是在日本。在寺社盘根错节的日本,日本的这些“佛爷”们是真的会喊着“进者往生天道,退者无间地狱”,挥舞着薙刀和火枪去撬开封建主的脑瓜子,连德川家康本人都差点在创业的早年间死在了佛徒的叛乱下。
作为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一辈子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亲手给江户幕府打上了这一“帝国真理”的补丁,从而抑制住了寺社实力在幕藩体系下的扩张。各封建主,或者说各个“大名”们依旧笃信佛教,但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到佛教中,而是把资源用度在个人的生活用度之上。
——当然,程朱理学在这之后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但这不要紧,因为程朱理学的源头在于儒。周礼说“儒以道得民”,儒的本质就是一种术士,是礼教的术士。它不需要西行取经才能辩经,它的“释经权”在朝廷自己手上。朝廷始终会与时俱进,选择性地表达这套“帝国真理”中在当下被需要的部分。
实行了同样制度的日本,也得到了同样的惠赠。而这一体系的广布,也让儒学及其有关的中国文学思想在整个朝贡世界被广泛地尊崇。
面前这位岛津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和自己非常类似。虽然他的版本还没有怎么更新:
比如在朝廷这里,朱子学乃至程朱理学本身这个名字已经不怎么提了,但“帝国真理”依旧存在。目前的帝国真理,分为仁学和理学两个部分。
理学一科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仁学一科是修身齐家,治平天下。这一伦理秩序现在也指导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普遍认为企业的至德也有两个方面: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或者厚生社会福利。分别对应着理学和仁学两个方面的德行。
但凡大企业,如果没有能力投身基础科学研究,那么至少也要在社会福利上用心。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缺德的表现。决定一个企业社会风评的,就是其研发投入和福利投入。
要说朱熹本人真的想到高等数学也会成为“格物致知”的一部分吗?傅远山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从经历来看,朱熹本人对此表达赞成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但这根本就不重要,朱熹本人想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所以,你说你不是倭人?”傅远山摇了摇头,“我觉得可以是。你觉得你是吗?”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105115/418210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
“对,我觉得你是倭人。我觉得,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聊聊。”
傅远山和岛津对话着。实际上岛津可以说汉话,虽然口音很怪,语法也有些问题,但两边大体是可以交流的。
“原来是这样”几句交流之后,傅远山就意识两边在思维上几乎是畅通的,他也意识到了产生这一切的关键:
作为大封建主,作为萨摩藩的藩主,他的汉学造诣并不会很差。因为江户幕府的“国教”就是朱子学,也就是仁学——换而言之,就是儒教。
儒教这个概念相当模糊,许多时候“儒”并不能被称为宗教。但是在朝鲜、日本和越南,朱子学确实是被当做是宗教一样的存在。因为儒教这个宗教,在这里确实是其存在的必要:它可以排佛抑释。
佛教在朝鲜、日本和越南都是当地要面临的相当现实的问题。晦明苦短,道阻且长,“苦”必然存在,人们总是需要在精神上解决苦的问题才能面对这个世界。由此,宗教也在社会中存在了必要的一席之地。而在整个世界岛的东部,占据这一生态位的就是佛教。
在如今的大明,一切威胁人类生命延续的苦难即将得到解决。但在过去,这一苦难却难以言说。
佛说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有种种求不得的苦。佛教排解了苦难,便占据这一稳固的生态位,历史上为了崇佛而毁弃世俗生活的大人物不胜枚举,而且屡禁不止。因为说来说去,佛教只是一种排解苦的手段。禁绝佛教也只是扬汤止沸,只要这个世界上存在苦难,就一定会有人想要寻找排解苦难的手段。
佛教在整个世界岛的东部都和当地的大小朝廷产生了冲突,这一冲突宋朝达到了颠峰,并且掀起了佛道之争。但解决佛道之争的,并不是更强的佛教和道教,不是更强的辩经,而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鲜事物,一个根植于文化底层的远古杀器——儒教,被程朱理学重新搬了出来。
在佛教对苦的排解进行研究时,程朱理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程朱理学不关心你是往生天道还是堕入无间地狱,程朱理学根本就不关心你的内心世界。程朱理学不关心苦本身,程朱理学只关心一件事——苦的表达。
程朱理学不关心“苦的排解”,程朱理学只抑制“苦的表达”。它关心的是,“你对苦的表达”,是否突破了礼的边界,是否影响了你在天地之间所应该履行的责任,是否违背了“天理”。
换而言之,在礼的边界之内,你对苦的表达是自由的。不管你崇信佛教也好,你喜欢去秦淮河喝花酒也好,你喜欢女装小男孩也好,哪怕是你自己喜欢女装也好,这些全都是你的个人事务,全都是细枝末节。只要你不将其表达出来,这一切都在礼的范畴之内。
在这个框架下,你可以继续笃信佛教,可以隔三差五就去佛寺里逛逛。但只要你将其局限在个人事务,而不影响他人,那就没有人会关心。
——这一由帝国内部发展出的“真理”,对佛教乃至所有宗教都起到了绝佳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是在士大夫阶层之间。
程朱理学由此从文明尺度上补上了这个“苦”的漏洞,这个补丁也迅速因为显示存在的需要被更新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版本中,并且迅速在这些国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被封为整个朝贡世界的至高真理。因为它真的有用。
尤其是在日本。在寺社盘根错节的日本,日本的这些“佛爷”们是真的会喊着“进者往生天道,退者无间地狱”,挥舞着薙刀和火枪去撬开封建主的脑瓜子,连德川家康本人都差点在创业的早年间死在了佛徒的叛乱下。
作为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德川家康一辈子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亲手给江户幕府打上了这一“帝国真理”的补丁,从而抑制住了寺社实力在幕藩体系下的扩张。各封建主,或者说各个“大名”们依旧笃信佛教,但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到佛教中,而是把资源用度在个人的生活用度之上。
——当然,程朱理学在这之后也产生了新的问题。但这不要紧,因为程朱理学的源头在于儒。周礼说“儒以道得民”,儒的本质就是一种术士,是礼教的术士。它不需要西行取经才能辩经,它的“释经权”在朝廷自己手上。朝廷始终会与时俱进,选择性地表达这套“帝国真理”中在当下被需要的部分。
实行了同样制度的日本,也得到了同样的惠赠。而这一体系的广布,也让儒学及其有关的中国文学思想在整个朝贡世界被广泛地尊崇。
面前这位岛津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和自己非常类似。虽然他的版本还没有怎么更新:
比如在朝廷这里,朱子学乃至程朱理学本身这个名字已经不怎么提了,但“帝国真理”依旧存在。目前的帝国真理,分为仁学和理学两个部分。
理学一科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仁学一科是修身齐家,治平天下。这一伦理秩序现在也指导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普遍认为企业的至德也有两个方面:投身基础科学研究,或者厚生社会福利。分别对应着理学和仁学两个方面的德行。
但凡大企业,如果没有能力投身基础科学研究,那么至少也要在社会福利上用心。如果做不到,那就是缺德的表现。决定一个企业社会风评的,就是其研发投入和福利投入。
要说朱熹本人真的想到高等数学也会成为“格物致知”的一部分吗?傅远山自己都觉得不太可能——从经历来看,朱熹本人对此表达赞成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但这根本就不重要,朱熹本人想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所以,你说你不是倭人?”傅远山摇了摇头,“我觉得可以是。你觉得你是吗?”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105115/418210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