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8章 西域攻略
利用退役军人组建建设兵团,弥补国家和政府力量的不足。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
更妙的是,提出这个办法的还不是左梦庚。
这说明帝国的高层具备足够灵活又现实的手段和思维,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不过在这个提议之下,左梦庚可以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
许多人都只是想到利用建设兵团治理黄河和西北,左梦庚的目光却瞬间挪到了西域。
因为在后世,那里才是建设兵团大放光彩的舞台。
此时和实际结合起来,左梦庚也不得不感慨,这个办法真的是好的不能更好了。
自从唐代中期之后,汉民族离开西域已经足足超过了八百年。
漫长的时间,早已让中原王朝留在西域的痕迹几近完全泯灭。
也就是说,这一次帝国重新进军西域,和开拓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任何区别。
偏偏西域又不同于新大陆。
新大陆虽然更加广阔,但是那里只有愚昧和落后的土著,很容易就会被帝国同化。
而西域之地,千百年来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直都是文化碰撞的中心。
这就造成了西域在表面的贫瘠之下,一直孕育着同世界接轨的文明。
这样的文明之下,自然会诞生相对比较强大的世俗力量。
这里的人们也会因为文明而彼此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又一个比较牢固的部族。
换句话说,单从表面来看,西域已经没有了汉人生存的空间。
帝国要想将西域重新纳入统治,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自然也需要足够的人口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可能有人说了,移民不就好了嘛!
反正帝国一直都在执行移民政策。
尤其是西北之地,本来就要进行移民。全部迁移到西域去,应该算是两全其便吧?
对不起,这个办法真的不行。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移民不但对帝国无益,对普通百姓而言,几如暴政。
西域,虎狼之地也!
广阔的天地和狂暴的气候,让这里的人类演化的十分强大和暴力。
这里没有弱者的生存空间。
普通的汉人来到这个地方,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毕竟汉人本性善良,善于耕耘,但不善于猎杀。
将他们推到厮杀搏命的环境中,只会将他们吓坏了,进而在恐惧中要么被消灭,要么逃之夭夭。
可偏偏帝国经营西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本体人口来作为基石。
既然普通百姓移民不行,那当然就要着眼于建设兵团的运作了。
首先,建设兵团亦兵亦民。
既有点像唐朝时期的府兵,又有点像明代的军户。
虽然说起军户制度,很多人都极尽批判和嗤之以鼻,但这种制度并非没有优点。
尤其是在立国之初,军队的战斗力无比强悍。
由这样的军队转化而来的屯垦,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明朝初期九边的安定,毫无疑问就是得益于这种制度。
之所以后来崩塌,一方面是时间演化下军户的战斗力下滑,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原因。
最主要的是,明朝军队和军户不分,结果最终两头都丢了。
但建设兵团不同。
因为拥有军队编制,所以肯定会有十分完善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但在建设兵团之外,还有强大的正规军存在。
这样一来,建设兵团只不过是军事方面的补充罢了。
即使战斗力下降,但只要能够配合正规军作战,那便是极大的贡献。
最最重要的是,建设兵团一旦在西域站稳脚跟,也就意味着帝国可以深入西域的民间,在基层拥有了耳目。
这对于地方的掌控,毫无疑问是作用巨大的。
中枢的回复很快送到西北,内容更加多详细。
茅元仪等人看了之后,全都豁然开朗,工作也有了方向。
汪乔年立刻深入陕北各地,带着官员们四处奔波,将困在此地的百姓迁移到前套、后套等各地。
“我地老天爷啊,朝廷凭啥将俺们送给蒙古人啊?”
对于国家政策,百姓们当然会有些不理解,就是这个误解的差距有点大。
“李大大,您误会了。如今河套那边是咱们的地方,安全滴很。那边啊,到处都是好地,就是没啥人。你们家过去后,就给你们分五十亩地,而且呀……不收税。”
又奸又倔的老秦人没那么好说话。
“真有这好事,能轮到咱?”
汪乔年在陕西当过官,知道该如何同这里的人打交道。
“那您瞅瞅,这十里八乡的还有啥人家了?好事不便宜您,也轮不到别人啊。”
老秦人还是不信。
“这些年打来打去滴,人都打没了。要给俺们分地,眼前不就是嘛。干啥还要让俺们去啥子河套?”
汪乔年很有耐心。
他指着四周光秃秃的山岭。
“大大,您看看,这地方种地能成吗?一场雨一场泥,黄汤灌到肚皮里。这山、这水、这地都不成了,得恢复恢复。要不然呢,将来的子子孙孙就没活路喽。”
汪乔年没有摆官架子,说的话也接地气,让百姓们都听了进去。
事实上,当地是啥样子的,这些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他们不是不勤恳,他们不是不干活,他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
可这种一斤土、半斤沙的穷地方,不管种啥都不长啊!
“俺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儿,这一走,还能回来不?”
故土难离,是移民最大的困难之一。
汪乔年依旧温言细语。
“帝国又不限制户籍,您想去哪儿走动都成。过个一、二十年您再回来看看,要是这山绿了、水清了、土也肥了,重新定居岂不是更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百姓们还能如何?
数十万被这黄土泥沙折磨的死去活来的陕北百姓,开始了搬迁之旅。
他们迁移到地方并不远。
不是银川所在的前套,就是归化城所在的后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人口看起来很多,但是往两大平原一扔,依旧是杯水车薪。
可这些人迁移走,立刻让陕北高原不再遭遇人类的破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这里进行生态修复。
(今天没有啦!)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59440/359858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妙棋。
更妙的是,提出这个办法的还不是左梦庚。
这说明帝国的高层具备足够灵活又现实的手段和思维,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不过在这个提议之下,左梦庚可以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
许多人都只是想到利用建设兵团治理黄河和西北,左梦庚的目光却瞬间挪到了西域。
因为在后世,那里才是建设兵团大放光彩的舞台。
此时和实际结合起来,左梦庚也不得不感慨,这个办法真的是好的不能更好了。
自从唐代中期之后,汉民族离开西域已经足足超过了八百年。
漫长的时间,早已让中原王朝留在西域的痕迹几近完全泯灭。
也就是说,这一次帝国重新进军西域,和开拓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任何区别。
偏偏西域又不同于新大陆。
新大陆虽然更加广阔,但是那里只有愚昧和落后的土著,很容易就会被帝国同化。
而西域之地,千百年来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直都是文化碰撞的中心。
这就造成了西域在表面的贫瘠之下,一直孕育着同世界接轨的文明。
这样的文明之下,自然会诞生相对比较强大的世俗力量。
这里的人们也会因为文明而彼此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又一个比较牢固的部族。
换句话说,单从表面来看,西域已经没有了汉人生存的空间。
帝国要想将西域重新纳入统治,除了强大的武力之外,自然也需要足够的人口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可能有人说了,移民不就好了嘛!
反正帝国一直都在执行移民政策。
尤其是西北之地,本来就要进行移民。全部迁移到西域去,应该算是两全其便吧?
对不起,这个办法真的不行。
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移民不但对帝国无益,对普通百姓而言,几如暴政。
西域,虎狼之地也!
广阔的天地和狂暴的气候,让这里的人类演化的十分强大和暴力。
这里没有弱者的生存空间。
普通的汉人来到这个地方,是没有办法活下去的。
毕竟汉人本性善良,善于耕耘,但不善于猎杀。
将他们推到厮杀搏命的环境中,只会将他们吓坏了,进而在恐惧中要么被消灭,要么逃之夭夭。
可偏偏帝国经营西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本体人口来作为基石。
既然普通百姓移民不行,那当然就要着眼于建设兵团的运作了。
首先,建设兵团亦兵亦民。
既有点像唐朝时期的府兵,又有点像明代的军户。
虽然说起军户制度,很多人都极尽批判和嗤之以鼻,但这种制度并非没有优点。
尤其是在立国之初,军队的战斗力无比强悍。
由这样的军队转化而来的屯垦,自然是无往而不利的。
明朝初期九边的安定,毫无疑问就是得益于这种制度。
之所以后来崩塌,一方面是时间演化下军户的战斗力下滑,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原因。
最主要的是,明朝军队和军户不分,结果最终两头都丢了。
但建设兵团不同。
因为拥有军队编制,所以肯定会有十分完善的组织度和战斗力。
但在建设兵团之外,还有强大的正规军存在。
这样一来,建设兵团只不过是军事方面的补充罢了。
即使战斗力下降,但只要能够配合正规军作战,那便是极大的贡献。
最最重要的是,建设兵团一旦在西域站稳脚跟,也就意味着帝国可以深入西域的民间,在基层拥有了耳目。
这对于地方的掌控,毫无疑问是作用巨大的。
中枢的回复很快送到西北,内容更加多详细。
茅元仪等人看了之后,全都豁然开朗,工作也有了方向。
汪乔年立刻深入陕北各地,带着官员们四处奔波,将困在此地的百姓迁移到前套、后套等各地。
“我地老天爷啊,朝廷凭啥将俺们送给蒙古人啊?”
对于国家政策,百姓们当然会有些不理解,就是这个误解的差距有点大。
“李大大,您误会了。如今河套那边是咱们的地方,安全滴很。那边啊,到处都是好地,就是没啥人。你们家过去后,就给你们分五十亩地,而且呀……不收税。”
又奸又倔的老秦人没那么好说话。
“真有这好事,能轮到咱?”
汪乔年在陕西当过官,知道该如何同这里的人打交道。
“那您瞅瞅,这十里八乡的还有啥人家了?好事不便宜您,也轮不到别人啊。”
老秦人还是不信。
“这些年打来打去滴,人都打没了。要给俺们分地,眼前不就是嘛。干啥还要让俺们去啥子河套?”
汪乔年很有耐心。
他指着四周光秃秃的山岭。
“大大,您看看,这地方种地能成吗?一场雨一场泥,黄汤灌到肚皮里。这山、这水、这地都不成了,得恢复恢复。要不然呢,将来的子子孙孙就没活路喽。”
汪乔年没有摆官架子,说的话也接地气,让百姓们都听了进去。
事实上,当地是啥样子的,这些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他们不是不勤恳,他们不是不干活,他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
可这种一斤土、半斤沙的穷地方,不管种啥都不长啊!
“俺家祖祖辈辈都在这儿,这一走,还能回来不?”
故土难离,是移民最大的困难之一。
汪乔年依旧温言细语。
“帝国又不限制户籍,您想去哪儿走动都成。过个一、二十年您再回来看看,要是这山绿了、水清了、土也肥了,重新定居岂不是更好?”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百姓们还能如何?
数十万被这黄土泥沙折磨的死去活来的陕北百姓,开始了搬迁之旅。
他们迁移到地方并不远。
不是银川所在的前套,就是归化城所在的后套。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人口看起来很多,但是往两大平原一扔,依旧是杯水车薪。
可这些人迁移走,立刻让陕北高原不再遭遇人类的破坏。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这里进行生态修复。
(今天没有啦!)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59440/359858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