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改变皇帝
秦始皇当场定下在华夏九州行郡县,废封建的决策。他话语坚定,语气威严。
殿中群臣全都俯首称是,无人对此提出异议。只是殿中的公卿大多将视线,悄悄瞥向那站在武将列中的年轻人。
大庶长赵佗!廷尉李斯站出来反对分封制,没人感到意外,毕竟分封损害了法家的利益。
但你赵佗作为一个分封制的得利者,却不仅第一个站出来,而且说话康慨激昂,引经据典,直击分封漏洞,甚至还提出了修驰道来解决边地辽远的问题,这一看就是早有准备。
赵佗是真的大公无私,他真的是一个不在意封土建国的圣人吗?诸卿博士心中各自思量,有人暗暗赞叹,也有人在心里揣测怒骂。
但不管怎么样,此番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彻底落下了帷幕。皇帝不仅宣布全天下都要实行郡县,而且还在朝会上,让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下去商议天下分郡之事,确定郡县的数量,划分各郡范围等等事项。
此番朝会落下帷幕。赵佗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分封郡县之事,本就是个棘手问题。
一旦站队出错,很有可能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完蛋了,日后别说是想要做些大事,能不能再掌权力都是个问题。
所以他被王绾牵扯之后,必须要第一个站出来发声反对。如今来看,效果还不错,至少皇帝对自己的表现应该是满意的。
不过在得到皇帝欣赏的时候,赵佗也感觉到了不少带有恶意的目光。除了极少数的分封得利者对赵佗破坏他们的好事感到不爽外,更多的还是那些为了分封制度费尽心思,撺掇王绾四处联络公卿建言的儒生。
儒家常言克己复礼。所复的
“礼”,便是周公之礼,周公之政。分封制,本身就是周代礼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那是他们这些儒生一辈子所追求的理想。如今,赵佗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将儒家在新朝成立之初,劝说皇帝进行分封的美梦击碎。
如果说他们对赵佗没有恨意,那是不可能的。像淳于越、漆凋毕等人更是气的满脸通红,狠狠瞪着那位大庶长,拢在袖子里的拳头握得紧紧的。
对于这些,赵佗自是清楚。但他并不在意,如果是放到历史上秦以后的那些朝代,被儒家之人恨上,那还真得小心谨慎,一不注意就可能被搞死。
但在这大秦嘛,还真不用太过担心。此时,朝会结束,皇帝离去。王绾脸色复杂的看了赵佗一眼,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还是住了嘴,摇头而走。
站在殿尾的诸位儒家博士一个个瞪着赵佗,他们倒是不敢上前挑衅,全都跟在王绾身后,气呼呼的走了出去。
“大庶长,你那番批驳封建之策的说辞,可真是犀利锋锐啊,直击封建要害。比老夫昔日谏言逐客的那封上书,还要厉害的多。”李斯并未立刻出殿,反而走过来,笑眯眯的夸赞了赵佗一声。
赵佗忙道:“区区说辞,安能比廷尉当年名传天下的那篇好文章,廷尉谬赞了。”李斯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又转身走了出去。
看着对方的背影。赵佗微微点头。李斯这是在示好。此番封建郡县之事,他虽然恶了诸博士,却与李斯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再加上原本的关系不错,也能勉强算是个盟友吧。
不过对于这个盟友,赵佗倒不会完全放心。
“这可是个老狐狸,精的很哩。”想到刚才李斯抢自己话头,向皇帝表态的事情,赵佗笑着摇了摇头,也跟着出殿。
然而赵佗还没走两步,就有一个宦者匆匆而来,拱手道:“今上诏大庶长前往偏殿。”赵佗脚步一滞,忙应了一声,让等候自己的涉间先回府中,然后他便跟着宦者前往偏殿。
“皇帝终于有时间单独召见我了。”赵佗心中很高兴,自从他领军回来后,紧接着便是各种称帝改制的大事,皇帝忙的焦头烂额,自是没有时间单独见他,如今大朝会之后,让他单独觐见,倒是一件好事。
秦始皇坐在偏殿中,在赵佗进来的时候,依旧低着头,看着桉上摊开的简牍卷册。
行郡县。自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范围,他如今看的便是关于齐、燕、楚等地的地理情况。
“下臣赵佗,拜见陛下。”赵佗走进来,行礼下拜。秦始皇这才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面孔。
之前两人虽有见面,但一来相距太远,二来多有他人在场,又有大事分心,如今静下来独自相处,却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不少变化。
赵佗比以前变黑了不少,是齐地的阳光太大吗?他的颌下也开始蓄起了胡须,已经不能再称作少年了。
曾经留在记忆中的稚嫩面容已是褪去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
秦始皇心中微微叹了一声。但他面上表情未变,平静说道:“将你刚才所言驰道之事,再与朕细说。”赵佗心中略有失望。
一叫来就聊公事,可真是个工作狂啊。不过看着堆在秦始皇面前的那厚厚的简牍,赵佗还是有些理解。
皇帝,以国为家。在秦始皇的心中,只有国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往后推推。
他略一思索,便开口道:“臣以为,交通大路,乃是天下血脉。昔日我秦国攻打巴蜀,于悬崖峭壁之上,凿孔架桥连阁,故而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而三晋修‘午道’,则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成为山东各国攻我大秦的战略要道。”
“道路作用之大,乃是一切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大军征伐,还是后勤运输,亦或是使者传令,皆需从道路而过。道路便,一切便,道路不便,则一切不便。”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间,道路交错,狭窄泥泞,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军出征关东时,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绕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军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来亦是如此。”
“阻止我大秦治理边远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道长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为,我大秦就该对着这个原因来处理。道路遥远不能改变,但路上的阻碍却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那就修驰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辅以各地铺设的邮传驿站,就可以大大加强我大秦对于边地的控制力。”秦始皇微微颔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郸,和南下荆楚陈郢,路上确实有道路难行的情况。
眼见秦始皇听得连连点头。赵佗深吸一口,将他主动提出驰道之事的一点私心,彻底摆了出来。
“而且在全国修建驰道交通,除了能加强陛下对于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还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秦始皇听到这里,眉毛皱了起来。修建驰道。
赵佗这个提议他认可。但在秦始皇的设想中,这条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视和传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让军队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让黔首也走在上面?
赵佗咬牙道:“然也,臣认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驰道,其长度必将有千、万里之长。”
“如果只供使者、军队通行,而不使黔首行于此道,天下久无变故,使者、军队久不出咸阳,那就很难以知道驰道的情况。数千里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遍生野草荆棘,且遇山峦塌陷与地震洪流,毁坏路段,而无人知晓。这样一来,真遇到紧急情况,将会反误了国家大事。”
“不如让黔首也可以通行于驰道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来便捷。还可使廷尉立法,让行于驰道上的黔首们,一旦发现驰道有路段损坏和出现阻碍,就必须立刻禀报当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驰道的情况,便于修补和维持,时时保持畅通,而不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派遣使者和军队却遇到驰道毁坏的情况。”秦始皇眉头轻挑。
赵佗说的算一个理由。让黔首行走驰道,相当于多了可以监督路段情况的渠道,但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让各地官府,定时派人骑马巡视驰道各路段,一样能达成赵佗所说的效果。
秦始皇轻轻摇了摇头。见其模样,赵佗便知道并没有说服对方,他立刻又说出第二条理由。
“且臣认为,让黔首也通行于驰道之上,不仅可以时刻巡视道路情况,还能让他们感恩于陛下修路之德,更加归心和臣服于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秦始皇眨了眨眼。赵佗立刻道:“然也,驰道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当可刻石作画,铭刻陛下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时也让各地法吏和乡里小吏,向黔首宣传此功。”
“这样做,天下黔首,每当行于驰道之上,亲身感受到这条恢宏大道的便利时,就会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时再让各地吏员宣扬六王残暴,只顾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而陛下却是心存天下万民,所建之路,亦是为了振抚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对比,让天下之人对六王之暴厌恶,对陛下之恩德而感激。”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天下黔首为我大秦巡守驰道路况,更能趁机收拢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说到最后,赵佗抛出了一条对秦始皇拥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噼荆棘,修小路,连城郭,而使人记其功劳。”
“而今陛下却是为天下万民修了一条康庄大道,便万民出行,其功之大,远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号!更能让天下万民传颂,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皇帝!”听到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
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
何乐而不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
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
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
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
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
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对面去,那该怎么办呢?在没有高架桥的时代,如何跑到对面去?
所以赵佗抢先提出修建驰道,并作为提议人建议让黔首万民可以走驰道,将其完全开放,那可就真的将这件大工程变成了造福万民的好事。
后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一条好的道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大。
而赵佗此举,不仅让历史上害民的工程,变成利民的工程,尽收天下民心,甚至靠着舆论,宣传了一番六国君主的自私残暴,打击各地黔首对六国的拥护之心。
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驰道的目的,加强秦中央对于各地的管理,方便军队的调动。
可谓一举多得也。当然,最重要的是,赵佗改变了原本历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他改变了皇帝的想法。从驰道这件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皇帝。赵佗抬起头。
看着帝榻上的始皇帝。心中喃喃道。
“我想让你变成真正的好皇帝!”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86362/362194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
殿中群臣全都俯首称是,无人对此提出异议。只是殿中的公卿大多将视线,悄悄瞥向那站在武将列中的年轻人。
大庶长赵佗!廷尉李斯站出来反对分封制,没人感到意外,毕竟分封损害了法家的利益。
但你赵佗作为一个分封制的得利者,却不仅第一个站出来,而且说话康慨激昂,引经据典,直击分封漏洞,甚至还提出了修驰道来解决边地辽远的问题,这一看就是早有准备。
赵佗是真的大公无私,他真的是一个不在意封土建国的圣人吗?诸卿博士心中各自思量,有人暗暗赞叹,也有人在心里揣测怒骂。
但不管怎么样,此番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彻底落下了帷幕。皇帝不仅宣布全天下都要实行郡县,而且还在朝会上,让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人下去商议天下分郡之事,确定郡县的数量,划分各郡范围等等事项。
此番朝会落下帷幕。赵佗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分封郡县之事,本就是个棘手问题。
一旦站队出错,很有可能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完蛋了,日后别说是想要做些大事,能不能再掌权力都是个问题。
所以他被王绾牵扯之后,必须要第一个站出来发声反对。如今来看,效果还不错,至少皇帝对自己的表现应该是满意的。
不过在得到皇帝欣赏的时候,赵佗也感觉到了不少带有恶意的目光。除了极少数的分封得利者对赵佗破坏他们的好事感到不爽外,更多的还是那些为了分封制度费尽心思,撺掇王绾四处联络公卿建言的儒生。
儒家常言克己复礼。所复的
“礼”,便是周公之礼,周公之政。分封制,本身就是周代礼制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那是他们这些儒生一辈子所追求的理想。如今,赵佗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将儒家在新朝成立之初,劝说皇帝进行分封的美梦击碎。
如果说他们对赵佗没有恨意,那是不可能的。像淳于越、漆凋毕等人更是气的满脸通红,狠狠瞪着那位大庶长,拢在袖子里的拳头握得紧紧的。
对于这些,赵佗自是清楚。但他并不在意,如果是放到历史上秦以后的那些朝代,被儒家之人恨上,那还真得小心谨慎,一不注意就可能被搞死。
但在这大秦嘛,还真不用太过担心。此时,朝会结束,皇帝离去。王绾脸色复杂的看了赵佗一眼,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还是住了嘴,摇头而走。
站在殿尾的诸位儒家博士一个个瞪着赵佗,他们倒是不敢上前挑衅,全都跟在王绾身后,气呼呼的走了出去。
“大庶长,你那番批驳封建之策的说辞,可真是犀利锋锐啊,直击封建要害。比老夫昔日谏言逐客的那封上书,还要厉害的多。”李斯并未立刻出殿,反而走过来,笑眯眯的夸赞了赵佗一声。
赵佗忙道:“区区说辞,安能比廷尉当年名传天下的那篇好文章,廷尉谬赞了。”李斯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又转身走了出去。
看着对方的背影。赵佗微微点头。李斯这是在示好。此番封建郡县之事,他虽然恶了诸博士,却与李斯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再加上原本的关系不错,也能勉强算是个盟友吧。
不过对于这个盟友,赵佗倒不会完全放心。
“这可是个老狐狸,精的很哩。”想到刚才李斯抢自己话头,向皇帝表态的事情,赵佗笑着摇了摇头,也跟着出殿。
然而赵佗还没走两步,就有一个宦者匆匆而来,拱手道:“今上诏大庶长前往偏殿。”赵佗脚步一滞,忙应了一声,让等候自己的涉间先回府中,然后他便跟着宦者前往偏殿。
“皇帝终于有时间单独召见我了。”赵佗心中很高兴,自从他领军回来后,紧接着便是各种称帝改制的大事,皇帝忙的焦头烂额,自是没有时间单独见他,如今大朝会之后,让他单独觐见,倒是一件好事。
秦始皇坐在偏殿中,在赵佗进来的时候,依旧低着头,看着桉上摊开的简牍卷册。
行郡县。自是要了解天下各地的范围,他如今看的便是关于齐、燕、楚等地的地理情况。
“下臣赵佗,拜见陛下。”赵佗走进来,行礼下拜。秦始皇这才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面孔。
之前两人虽有见面,但一来相距太远,二来多有他人在场,又有大事分心,如今静下来独自相处,却发现了对方身上的不少变化。
赵佗比以前变黑了不少,是齐地的阳光太大吗?他的颌下也开始蓄起了胡须,已经不能再称作少年了。
曾经留在记忆中的稚嫩面容已是褪去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日渐成熟的男人。
秦始皇心中微微叹了一声。但他面上表情未变,平静说道:“将你刚才所言驰道之事,再与朕细说。”赵佗心中略有失望。
一叫来就聊公事,可真是个工作狂啊。不过看着堆在秦始皇面前的那厚厚的简牍,赵佗还是有些理解。
皇帝,以国为家。在秦始皇的心中,只有国家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得往后推推。
他略一思索,便开口道:“臣以为,交通大路,乃是天下血脉。昔日我秦国攻打巴蜀,于悬崖峭壁之上,凿孔架桥连阁,故而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而三晋修‘午道’,则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成为山东各国攻我大秦的战略要道。”
“道路作用之大,乃是一切行动中最重要的一环,不管是大军征伐,还是后勤运输,亦或是使者传令,皆需从道路而过。道路便,一切便,道路不便,则一切不便。”
“如今天下交通不便,四方城邑之间,道路交错,狭窄泥泞,且各有城郭堤防所阻,这是左丞相所言,欲封诸侯的原因之一。臣率军出征关东时,也常遇道阻,需重新绕路,或是需要清理路阻,十分不便。大军所行如此,天下交通往来亦是如此。”
“阻止我大秦治理边远之地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道长且阻,交通不便。那臣以为,我大秦就该对着这个原因来处理。道路遥远不能改变,但路上的阻碍却可以打通去除。道路泥泞,交通不便,那就修驰道大路,以便交通。如此再辅以各地铺设的邮传驿站,就可以大大加强我大秦对于边地的控制力。”秦始皇微微颔首,想到他之前曾前往邯郸,和南下荆楚陈郢,路上确实有道路难行的情况。
眼见秦始皇听得连连点头。赵佗深吸一口,将他主动提出驰道之事的一点私心,彻底摆了出来。
“而且在全国修建驰道交通,除了能加强陛下对于九州各地的掌控之外,还能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
“便天下黔首出行,收天下民心?”秦始皇听到这里,眉毛皱了起来。修建驰道。
赵佗这个提议他认可。但在秦始皇的设想中,这条道路,乃是他皇帝巡视和传令天下的道路,也是让军队能快速派遣各地的道路,怎能让黔首也走在上面?
赵佗咬牙道:“然也,臣认为若修建通往九州各地的驰道,其长度必将有千、万里之长。”
“如果只供使者、军队通行,而不使黔首行于此道,天下久无变故,使者、军队久不出咸阳,那就很难以知道驰道的情况。数千里道路之上,就很有可能在许多地方遍生野草荆棘,且遇山峦塌陷与地震洪流,毁坏路段,而无人知晓。这样一来,真遇到紧急情况,将会反误了国家大事。”
“不如让黔首也可以通行于驰道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方便天下黔首出行,使各地交通往来便捷。还可使廷尉立法,让行于驰道上的黔首们,一旦发现驰道有路段损坏和出现阻碍,就必须立刻禀报当地官府。”
“如此就可以方便各地官府了解驰道的情况,便于修补和维持,时时保持畅通,而不会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派遣使者和军队却遇到驰道毁坏的情况。”秦始皇眉头轻挑。
赵佗说的算一个理由。让黔首行走驰道,相当于多了可以监督路段情况的渠道,但这理由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
比如立法让各地官府,定时派人骑马巡视驰道各路段,一样能达成赵佗所说的效果。
秦始皇轻轻摇了摇头。见其模样,赵佗便知道并没有说服对方,他立刻又说出第二条理由。
“且臣认为,让黔首也通行于驰道之上,不仅可以时刻巡视道路情况,还能让他们感恩于陛下修路之德,更加归心和臣服于陛下。”
“感激朕的修路之德?”秦始皇眨了眨眼。赵佗立刻道:“然也,驰道之上,每隔一段距离,当可刻石作画,铭刻陛下为天下黔首拓路之功,同时也让各地法吏和乡里小吏,向黔首宣传此功。”
“这样做,天下黔首,每当行于驰道之上,亲身感受到这条恢宏大道的便利时,就会在心中感激陛下的恩德啊!”
“同时再让各地吏员宣扬六王残暴,只顾自己一己私欲,修建宫殿劳民伤财。而陛下却是心存天下万民,所建之路,亦是为了振抚黔首。如此便可形成对比,让天下之人对六王之暴厌恶,对陛下之恩德而感激。”
“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天下黔首为我大秦巡守驰道路况,更能趁机收拢民心,助我大秦安定天下!”说到最后,赵佗抛出了一条对秦始皇拥有最大吸引力的理由。
“昔日上古之时,三皇五帝噼荆棘,修小路,连城郭,而使人记其功劳。”
“而今陛下却是为天下万民修了一条康庄大道,便万民出行,其功之大,远超上古帝皇,如此方才配得皇帝之名号!更能让天下万民传颂,陛下乃是天下万民之皇帝!”听到最后,秦始皇眼中已经是异彩连连。
赵佗的提议不仅有实利,更能得盛名,还能收拢民心,有助于安定天下,更能让他皇帝的名号越发高大。
何乐而不为呢?
“好!你之言甚好,朕修驰道,便万民出行,如此方为天下万民之皇帝!”秦始皇颔首称赞,已是认可了赵佗的提议。
听到这话,赵佗忙道:“陛下圣明。”赵佗心中十分喜悦,他的目的达到了。
此番驰道之事,并非他脑子一热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想法,拥有他自己的私心。
赵佗提前并主动的提出修建驰道,不仅可以反击王绾关于交通不便,难以治理边地的说法。
而且还能让他赵佗在驰道一事上拥有充足的发言权。来自后世的他听说过,秦之驰道,耗费民力甚众,却只供皇帝巡游和使者军队通行,黔首庶民是不能走的。
这样一来,耗费了巨大民力修建的驰道却是对于万民无利,这也是后世对秦始皇多有批判的原因之一。
虽然也有说法,言驰道只有中间路段是禁止通行的皇帝专用道,黔首可以走两侧。
但赵佗不敢赌这个说法,万一这说法是后世猜测的,等到明年驰道被别人提出后,说一句不准黔首通行,那驰道就完全成了和历史上一样的耗费民力而不便民的过程,只会招致怨声载道,更让秦失民心。
而且就算真的可以让黔首走两侧,但不能穿中道而过的话,一样非常不方便。
想一想,一条几百里长的大道你只能走一侧,穿中间而过就是违法犯罪,要判刑。
那如果有人有事想到路对面去,那该怎么办呢?在没有高架桥的时代,如何跑到对面去?
所以赵佗抢先提出修建驰道,并作为提议人建议让黔首万民可以走驰道,将其完全开放,那可就真的将这件大工程变成了造福万民的好事。
后人常言:要想富,先修路。可见一条好的道路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么大。
而赵佗此举,不仅让历史上害民的工程,变成利民的工程,尽收天下民心,甚至靠着舆论,宣传了一番六国君主的自私残暴,打击各地黔首对六国的拥护之心。
且保持了原本修建驰道的目的,加强秦中央对于各地的管理,方便军队的调动。
可谓一举多得也。当然,最重要的是,赵佗改变了原本历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他改变了皇帝的想法。从驰道这件事开始,一点一点的改变皇帝。赵佗抬起头。
看着帝榻上的始皇帝。心中喃喃道。
“我想让你变成真正的好皇帝!”
http://www.nitianzaidao.com/yt86362/362194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nitianzaidao.com。逆天宰道手机版阅读网址:www.nitianzaidao.com